近日,《沙丘2》在国内的上映引起广泛关注,并在豆瓣等平台获得了极高的评分。观察中国观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美式科幻类电影做出的评价,不难看到中国观众心态发生的微妙变迁。
第一个节点是《黑客帝国》的上映,许多国内影迷对科幻片的倾心均始于此。彼时,《黑客帝国》所带来的震撼几乎是全方位的——浓厚的宗教哲学背景,可圈可点的剧情设计,惟妙惟肖的视听语言……这种全方位的震撼带来的自然是评论界的全方位“狂热”:一方面,大量专业影评人和电影爱好者动辄写出万字长文,查阅大量资料来解读影片的文化背景及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普通观众的短评中也时有赞叹之声。
然而,近年来,对美式科幻评论的风向已经发生微妙的转变,与之对应的中式科幻的种子已悄悄在观众心中发芽。2015年《火星救援》上映时诚然引来赞叹,但在2019年《流浪文化/CULTURE地球》上映后,《火星救援》屡次成为评论《流浪地球》时的对照物。在国内影迷看来,《流浪地球》不仅在许多方面不弱于《火星救援》,例如视效、剧情等,更在某些维度上有所超越。带着作为家园的地球在宇宙中流浪,在生存的重压下集体行动和集体牺牲……这些情节都表达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式“个人英雄主义”的中式“家国情怀”。也正因《流浪地球》的上映,2019年被称为中国的“科幻元年”。可以说,这一年的评论界充斥着欣喜、热切和争胜的心态。
以上两个关键节点作为背景,中国观众在评论《沙丘2》时展现出的特质便凸显出来。一方面,中国观众对《沙丘2》的评价更为客观,既肯定了《沙丘2》在视听语言及配乐方面的巧思,又不避讳该片存在的诸多缺点,诸如剧情推进节奏慢,氛围沉闷,人物塑造过于扁平化等。这种影评心态也反映出国内观众对于本国文化崛起的自信。有理由相信,这样的自信将助推国产科幻再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