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

2400万人规模托育市场待开发

作者:石海娥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约3727万,超过35%的婴幼儿家庭有入托意愿,但实际入托率仅为7%左右。到2025年,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达到600万个,目前缺口仍有400万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约3727万,超过35%的婴幼儿家庭有入托意愿,但实际入托率仅为7%左右。《人民日报》报道,到2025年,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达到600万个,目前缺口仍有400万。另据国务院妇儿工委的调查数据,以48%的家长有托育需求计算,全国托育市场规模预计在2400万人左右。为满足民众需求,以及完善生育配套措施,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支持鼓励托育行业发展。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庞大的市场需求加上密集出台的政策,本该繁花似锦的托育市场却并未迎来预期的发展态势,托育市场为何遇冷?


2400万人规模托育市场待开发


  盈利依然是行业痛点


  钱梅挣扎很久,最终还是辞掉工作回家带娃。无法兼顾0至3岁幼儿和职场,但又找不到靠谱的托育机构,成了当代职场女性最为头疼的问题。因此,近两年,0至3岁幼儿托育服务重回大众视野,而“托育一体”成了最快速接轨该市场的模式。


  “早教中心和托育都面向0至3岁幼儿,前者提供一小时以内的课程,大多是父母周末带孩子参加,后者则在工作日提供全日制照护服务。”钱梅发现,行业内首先出现的“早托一体”其实是从早教机构衍生出来的:“0-3岁年龄段的孩子大多还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多数时间需要专人照顾和引导,对托育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资质、素质要求相对较高,早教园只是把业务做了扩展,看似解决了托育难题,但专业经验和师资却无法让家长满意。”满满妈妈则认为,“托育一体”常年随时补进或流失的形式,可能会导致幼儿缺乏安全感。同时,早教机构大多开设在商场内,无法提供开设托育服务的场地和环境。

  最有可能快速弥补市场空缺的模式却难以被大众接受,托育机构是否还有其他突围路径?

  纽诺创始人王荣辉决定将早教中心转型为托育园时,并未选择“早托一体”模式,而是参照美国、新加坡的政策规范建设园区,将更多托育园开在了社区,以规避早教中心因为选址问题难以通过改造的难题。但实际运营后,纽诺发现,托育行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单园投资两三百万元,基本要四年以上才能收回投资,净利润率在10%左右,连锁模式则更长。尤其是其招生情况和幼儿园完全不同,波动非常大,很多幼儿都是几个月就转去幼儿园了,托育机构成了典型的过渡场所。原本以为生源易招且稳定的社区连锁模式并没有很乐观。

  纽诺代表的正是连锁托育机构的共性问题。全国政协在2022年初调研发现,目前全国有九成以上托育机构是营利型企业,2021年,超七成已备案托育机构亏损运营,整个行业普遍面临前期投入多、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盈利难题尚待破解。

  普惠园或成主流


  事实上,托育在我国并非新生事物,1950年,邓颖超在为《人民日报》撰写的社论中就首次明确要求国家、社会对儿童照顾提供支持,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托育服务都以福利性质存在。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托育事业逐渐从福利性质向社会化、市场化方向转变。企事业单位主办的托儿所大幅减少,多数企业迫于利润压力不得不停止提供托儿所服务,3岁以下的托幼机构更是绝迹。事实证明,要想将福利性质的托育顺利转化为市场行为,政府还需要发挥更大作用,2022年3月30日的全国托育建设工作会议就明确鼓励通过公建公营、公建国营、公建民营等方式加快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贝思优做了公建民营模式普惠型托育园的探索,其十多家公建民营的普惠型托育园中有六家在上海,每月托费不超过3000元。总经理章苗苗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公建民营园无需支付租金,疫情停课时也不用担忧房东锁门,鲜少倒闭。此外,政府背书加上普惠定价,普惠型托育园平均满园率达90%.上海市人口早期发展协会婴幼儿照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大涛表示:普惠托育最大的障碍是成本高,公建民营是一种很好的成本分摊模式,由政府分担租金和装修成本,运营机构可以实现普惠定价和长期稳定经营,公建民营未来将成为普惠托育的核心解决方案。

  普惠园对幼儿园造成一定冲击:不开设托班,幼儿园很快会出现学位闲置。2021年秋天开始,上海一些幼儿园出现了招生困难,因此向有关部门提出想把业务拓展至0至3岁幼儿托育的需求。上海市教委2021年11月公布数据显示,开设托班的幼儿园有732所,占托育机构总量的67%,幼儿园可提供托位3.3万个,占托位总数的69%.而上海公办幼儿园设置的托位享有与幼儿园学位同等的生均补助——每生每年3.1万元。

  更多城市在探索托育市场的可行性方案。江苏提出鼓励探索发放托育、家政、健康等领域的服务消费券,被业内称为“首次通过政府文件的形式把托育服务票券引入民众视野”。这种模式得到了很多民办园的欢迎,尤其是一些难以达到机构补贴门槛的民办园有望借助这种模式通过需方补贴获益。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则在2022年2月,推出了家庭托育补助政策,符合条件的幼儿在区内托育机构入托,可享受每月400元补助。

  除市场化办园、公办托育、公建民营、公办民营,午饭后送托,下午五点前接回的家庭式托育点也在复苏。有趣的是,认可这种模式并主动埋单的大多数都是幼儿祖父母辈。“年龄在五六十岁的祖父母大多有自己的退休金和兴趣爱好,可能更不愿意全职带孙。”满满妈妈充分理解父母的选择。

  但全国范围内目前尚未出台对家庭托育点的规范要求,使其长期处于灰色地带,难以规范化发展。而今年4月11日出现了首例和家庭托育点相关的报道: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为辖区内一个家庭托育点颁发了牌照。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其实已有多地为家庭托育点办理登记备案,但台州此例是第一个公开在媒体宣布的,这则报道或许会成为搅动托育市场的那条“鲶鱼”。

标签:2022年第6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