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京东金融领跑

作者:冯晓霞     
内容摘要:在金融领域几乎零基础的京东金融,通过以科技服务传统金融的战略定位,将母体电商生态链的金融价值最大化挖掘,仅用了四年就累积服务了1.5亿个人用户和50万家企业
京东金融领跑
京东的理财产品因其便利性和相对较高的收益,刚一问世即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图/原永红)
 
  临近春节,海鲜电商——万聚鲜城运营者张羽(化名)的心情从来没有如此轻松过。往年这个时候,张羽都会被备货资金压得喘不过气。2017年,已经获得“京小贷”授信贷款的张羽只需专心备货、销售,完全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
 
  成立于2013年10月的京东金融,似乎一直在飞速发展。京小贷、京东白条、京东小金库、京东众筹、动产融资、京农贷、京东行家……这些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诞生的金融产品,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消费、理财、贷款等经济行为。
 
  目前,京东金融累计为800万线上线下商户,3.6亿个人用户提供支付和金融服务。建立起十大业务板块——企业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支付、众筹众创、保险、证券、农村金融、金融科技、海外事业,在公司金融和消费者金融领域进行双重布局。
 
  现象级产品“京东白条”
 
  说起京东金融就无法绕过“京东白条”,“京东白条”是京东金融崛起的重要起点。按照京东金融的发展战略,“白条”除了在京东商城等线上产品中使用,京东体系外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也可以打“白条”,这意味着,京东金融正在依托“白条”
 
  撬动消费市场乃至消费者新的生活、支付方式,并且以消费者的视角做一系列的产品迭代、创新。
 
  让我们梳理一下“白条”成长史。
 
  2 0 1 4 年2 月, 京东金融推出针对京东商城用户的“白条”。“白条”“先消费,后付款”,享受最长40天的免息期、最长36期的分期付款。“白条”击中了很多消费者的痛点。刚一问世即成为一款现象级爆款产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这也让京东商城的业绩有了明显提高。当年的“6·18”购物节,“京东白条”客户的客单价比非白条用户的客单价几乎翻了一番。
 
  2015年4月,“白条”打通京东体系内的O2O(京东到家)、全球购、产品众筹,并逐步覆盖了租房、旅游、装修、教育等领域,为更多京东商城外的消费者提供消费信用贷款。当然,“京东白条”敢于给自己的客户做赊销和分期,也是基于京东的大数据积累,从而形成了强大的风控能力。据了解,京东消费金融的业务没有一笔授信需要人工审批,所有的识别用户都是通过风控大数据模型实现的。
 
  虽然,在京东金融看来,中国金融市场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说,都还是一个巨大的蓝海,而且京东金融不抢蛋糕,而是要把蛋糕做得更大。但如何让银行相信“白条”不是要和银行抢生意,而是要一起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呢?随后,京东金融与在信用卡业务上以创新著称的中信银行达成合作,双方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在系统打通、用户打通、风控模型打通和产品设计上进行了无数轮打磨。
 
  2015年8月,中信银行率先与京东金融发行联名卡“中信小白卡”。
 
  用户申请中信小白卡只需在京东金融平台上填写申请资料,大大提高了客户申请的便利性。从第一张“中信小白卡”发行到突破100万张,仅用了100天。一位股份制银行的高层曾透露:“传统银行信用卡获客成本大概在100至300元左右,但是跟京东金融合作,信用卡成本可以降至一半,而且不良率非常低。”
 
  “能不能给别人带来价值,是京东金融每次开展合作前都要提出的问题。”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说,“能赚100元,只赚70元”是京东金融开展合作的原则,在合作中让别人尝到甜头,对方自然愿意接受。以中国银联为例,牵手京东金融后,不仅赢得了更多客户,还通过白条闪付推动了非接触式支付在中国市场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中国银联通过和京东金融在反欺诈、反洗钱、风控等体系搭建多方面的合作,科技含量得到全方位提升。
 
  据了解,2017年,不少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地方农商行主动提出和京东金融开展合作。在这些合作中,京东金融依托独有的技术能力,为金融机构提供包括交易系统、风险定价系统、数据、客户以及客户运营能力,帮助对方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解决小微企业的资金之痛
 
  张羽经营的万聚鲜城网店是“京小贷”扶持的典型案例。
 
  2014年,中国的生鲜电商行业进入第一轮爆发期,张羽在管理超市的过程中发现这一商机,用3万元的启动资金在京东平台上开了一家海鲜网店——万聚鲜城。仅用了三年,万聚鲜城就实现了从3万到千万的飞跃,并借助2017年“6·18”电商大促销活动,一举冲进京东商城的生鲜类目前三甲。
 
  很多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遭遇规模升级导致资金链断裂之痛,万聚鲜城也不例外。随着万聚鲜城订货量大幅攀升,迫切需要建设符合业务规模的冷库设施。“冷库的升级不仅决定了对上游的议价能力,还决定了物流成本。我们刚开始物流(冷链、仓储)成本占到30%,几乎不赚钱,现在物流成本降低到20%,才开始赚钱。”生鲜电商的行业发展逼着张羽筹钱。
 
  张羽在筹款的过程中发现,因为缺乏信用记录,也拿不出像样的抵押物,很难在传统银行贷到款。“没有房产等抵押物,银行根本不可能给我们提供贷款。而P2P等贷款方式利息太高,我们承担不了。”张羽说。
 
  这时,京东金融专门为中小企业定制信用贷款的“京小贷”通过后台广告走进了张羽的视野,并帮助他走出了发展的瓶颈。尽管启动资金只有3万元,但凭借其良好的信用和稳定的流水,万聚鲜城已从京东金融的“京小贷”申请到累计900多万元的贷款。张羽建立了自己的冷库,扩大了备货规模,在海鲜电商的红利期率先奠定了竞争优势,成长为拥有千万级销售额的明星卖家。张羽表示,“店铺销售越来越好,‘京小贷’给予的贷款额度也越来越高,足以满足店铺升级的需求。”
 
  “京小贷”是针对入驻京东开放平台的部分商家开放的信用贷款产品,并根据店铺的经营情况核定商家的可贷金额,最高额度为200万元,商家无需提供任何形式的抵押、担保,仅需在京东金融网站进行线上贷款申请操作及合同签署即可申请。
 
  与传统银行贷款相比,“京小贷”具有全程线上操作、1秒放款、按日计息、随借随还等特质。这不京仅为资金流动快的小微企业节省了开支,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应对突发性资金需求。以万聚鲜城为例,在2017年“6·18”备货时,申请了30万元贷款,使用了90天,按照0.048%的日息,共需支付利息12960元。而如果使用传统银行贷款,则必须付出一年的利息,以年化6%计算,利息为18000元。
 
  目前,“京小贷”实现了对京东体系内自营供应商和第三方商家的全覆盖,极大地改善了中小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处境。
 
  “京小贷2.0”通过与数十家外部平台合作,实现服务外部企业近千家,让更多的外部机构及京东生态圈外的企业客户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除了“京小贷”,京东金融依托京东电商体系及合作公司所积累的大数据基础,相继推出京保贝、动产融资、企业金采、企业金库等针对公司客户的一体化金融服务,通过多重服务叠加的方式为客户盘活了供应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极大改善了中小微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严格把控风险
 
  金融的本质离不开风控,小微企业贷款难是金融市场的顽疾,也是普惠金融重点解决的问题。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源于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定价体系不完善。
 
  不少小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风险可控,完全可以提供融资服务。但在传统金融机构的抵押担保模式中,即便贷款给同一家企业,也必须每笔贷款逐一评估、确认。这对于金融企业来说,想要给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在众多小微企业中发现优质客户的成本太高了,相比之下,放款给大企业则简单得多。
 
  为此,京东金融的消费金融搭建了一套底层风控和信用生态系统,每笔贷款的风险评估成本将会非常低。
 
  只要风险评估成本得到控制,用户哪怕是几百元甚至几十元的贷款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创新往往和风险共生,在金融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京东金融的风控从登录环节就开始了,为了确保每一位用户的账户安全,京东金融建立了包括设备识别、人机识别、 生物识别三大技术,以及异常登录模型和账户等级模型在内的全方位账户安全体系,用于判断当前登录可能产生的风险,判断当前用户的行为偏好等。以设备识别为例,京东金融会通过前后两个模块同时推进。前端,在客户登录的过程中,通过相应技术手段采集客户的设备环境,帮助生成客户识别的ID.后端,通过机器学习等计算方法实现设备精准核算和判定,从而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和体验的增强。
 
  另外,京东金融异常登录模型结合了前端收集的设备特征编码、生物信息ID与历史数据规律,在京东金融在线算法系统的支持下,可以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数百项数据的特征加工与模型计算,是用于保护用户安全的核心模型。
 
  在提高京东金融风控能力方面,京东金融也运用了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算法。第一个是路径学习。该算法是通过判断正常用户和异常行为用户浏览点击的不同轨迹,以及他们对于页面产生的不同反应,来进行好坏用户的相应判断。第二个是关于京东金融基于大规模图计算的涉黑群体的挖掘技术,这也是一项京东金融已经申请专利的技术。京东金融可以通过一个突破点进行延伸,抓住很多隐蔽在背后的欺诈行为,提前预防并将欺诈等行为拦截在体系之外。
 
  除对客户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京东金融对于平台上的所有产品,也都会经过严格的专业把关,决不允许出现“浑水摸鱼”、伤害客户的产品,即使短期再赚钱,也坚决不做。
 
  为了保证平台产品质量和维护用户权益,京东金融还专门成立了产品审核委员会和用户权益保护委员会。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