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 > 出行

汽车分时租赁靠谱吗

作者:冯晓霞     
内容摘要:汽车分时租赁市场既是蓝海,亦是深海,在激烈竞争下,只有部分企业能存活下来
  2017年3月10日,新能源共享汽车运营商友友用车发布声明称,由于之前签署的投资款项未如期到位,决定停止业务运营,这让正在向各行各业蔓延的共享经济显现出一丝寒意。
 
  “友友”倒下
 
  共享汽车,更准确的说法是汽车分时租赁,是一种新兴的短租共享模式,受“共享经济”热潮的影响,近两年在我国持续升温,并得到资本的热捧。
 
  与传统租车方式相比,分时租赁是一种自助程度较高的租赁服务,它以会员制为基础,提供按需、自助、按次付费的短期汽车租赁服务。注册会员需要支付押金并上传身份证、驾驶证等信息,车辆一般由汽车共享平台提供,租客按租赁时间和里程支付使用费用,车辆预定、取还、费用结算均通过手机终端自助完成。
 
  友友用车正是伴随着汽车分时租赁热潮发展起来的企业。2014年3月,前阿里巴巴员工余建和几名联合创始人一起创立了友友租车,主打P2P租赁,为租客提供基于社区的私家车共享服务。
 
  此时正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起步发展阶段,由于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更经济,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希望通过分时租赁推广其新能源车型,所以新能源车型成了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的主导车型。
 
  2015年10月,友友租车转型B2C模式,并将品牌更换为友友用车,专注新能源汽车的分时租赁业务。
 
  友友用车先在北京进行了小范围的测试,把车辆投放到一些小微企业聚集的写字楼,结果发现需求爆满——下班高峰期常常出现十几个人抢一辆车的场景。于是,友友用车迅速在北京重要的商圈和办公区布局网点,不到半年,友友用车就在北京布局70个网点,投放了300辆新能源汽车。
 
  友友用车原本的规划是,等北京试点成熟后再向其他城市扩展,但它没有等到这一天。
 
  对于“友友”倒下的原因,友友用车联合创始人李宇的解释是,运营成本过高导致企业资金吃紧。由于友友用车难以拿到新能源汽车营运牌照,只能通过“连车带牌长租”的方式租车,每辆车每月的租金约为2000至4000元,加上向停车场支付约700元的停车费,向车桩支付电费以及服务费等,如此算来,一辆用于分时租赁的新能源汽车成本十分高昂。
 
  盈利困难加速了友友用车的失败。友友用车的盈利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依赖租车费用(0 . 2 元/ 分钟的时长费用与2元/公里的里程费用之和),以及少量的广告费等增值服务费和衍生服务费用。显然,这些收入远远不能覆盖运营成本。据透露,友友用车每月亏损高达200万元。
 
  长期的入不敷出让友友用车陷入绝境,而B轮融资的失败成为压垮友友用车的最后一根稻草。友友用车原本想通过迅速做大规模获得融资,熬到收割行业红利的那一天。可它并未撑到行业的盈利阶段,钱被烧光,又没有获得新的血液,只能黯然退场。
 
  市场问题多
 
  友友用车的快速出局,从表面上看是融资失败导致的资金链断裂,但核心原因是它在“车、牌、充、停、运”五大难题还未解决的前提下,盲目狂奔,最终不堪重负,败光了自己的本钱。
 
  友友用车在高歌猛进中“猝死”暴露出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的发展瓶颈——车辆的运转效率不足以覆盖平台运营的成本。
 
  汽车分时租赁平台投放车辆和铺设网店的成本非常大。一度用车副总经理Andy表示,一度用车购买的奇瑞EQ电动车价格在5万元左右,100台就是500万元,相比模式类似的共享单车,汽车分时租赁属于重资产模式,增加车辆就意味着消耗大量的资金。
 
  以太资本投资经理寿灵超坦言,目前整个分时租赁行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区别只是亏得多与少的问题。根据专业机构测算,对于分时租赁平台而言,一辆车每天必须要租出去4次,每次时长超过45分钟,才有可能盈利,“目前租车平台的使用率只有标准使用率的50%,有的甚至还不到。”
 
  企业运营难,导致车辆和网点无法增加,这大大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找车难、取车难、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接踵而至。在“有车”
 
  平台上有上百次使用记录的王先生表示:“我从去年10月开始用共享汽车,刚开始,虽然‘有车’App上的车辆少,但用户也少,每天都能租到车,但到了12月,用户一下子多了,一到下午5时就没车用,周末更是缺车。租车太难,现在我也就不用‘有车’App租车了。”
 
  共享单车的突破在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停取车不便的问题,而停车“一位难求”和充电桩不足却成为影响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发展的最集中问题。目前,汽车分时租赁App设定的规则基本一致,都是需要到固定的提车点取车,可以异地换车,但也必须停到其固定的停车位上才行。由于汽车分时租赁的车型多为电动汽车,停车位的充电桩配置也成为最关键的一环。目前,国内的充电桩建设还很不完善,这使得汽车分时租赁的便利性大打折扣。
 
  另外,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目前市场上的平台和企业约有250家,微租车创始人兼CEO杨洋认为,未来这个数量会持续高速增长,淘汰期很快就会到来。
 
  “在激烈竞争下,只有部分企业能存活下来,留下的企业会进行规模化扩张,进入充分发展阶段,然后进入二次竞争和淘汰,最后,整个分时租车市场会被某几家企业垄断”。
 
  资本蜂拥而上
 
  尽管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但资本依然对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充满热情。3月,巴歌出行也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4月5日,提供短程出行服务的汽车共享出行平台途歌(TOGO)完成了4000万元A+轮融资,投资商为真格基金、拓璞基金;6月6日,致力于打造车、桩、网互联智能出行服务大数据平台的郑州分时租赁公司获得了1.35亿元人民币A轮战略投资;6月15日,汽车分时租赁平台“大圣出行”宣布完成10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汽车分时租赁市场为何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市场人士认为,市场空间、行业政策、发展前景是其关注的焦点。
 
  首先, 是超千亿元的市场规模。普华永道思略特研究报告指出,2017至2018年是汽车分时租赁发展的关键期,预计2018年后市场格局将逐渐趋于明朗,到2020年,整体车辆规模有望达到17万辆以上,交易金额将从9亿元增长到47亿元。预计未来5年,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将以超过50%的增幅继续发展。
 
  其次,停车难以及停车成本高是困扰我国一线城市汽车出行的一大难题。截至2016年底,我国一线城市的停车位缺口高达5564万。未来如果广泛的使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第三,政府从各个层面推动共享经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分时租赁的政策契机。以上海为例,在出台的《关于本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形成覆盖广泛、互联互通的充电设施网络,中心城充电服务半径小于1公里,基本满足中心城4000万人次/年以上的出行需求。
 
  全市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网点超过6000个,纯电动车超过20000辆,充电桩超过30000个。
 
  国家方面,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到,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按照车辆获得行驶证年度执行。近期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共享出行、个性化服务将成为主要方向,明确坚持跨界融合、以互联网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为方向,推动出行服务多样化,促进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绿色化发展,构建泛在网络互联、协同高效、动态感知、智能决策的新型智慧生态体系。
 
  第四,从技术角度来看,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持续提升分时租赁产品的便捷性和整体体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将大大降低电动车的成本(据测算,2020年电池成本将下降约40%);同时,电动车里程也将进一步提升,从现在的平均200公里提升到2025年的平均400公里以上。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也将给汽车分时租赁市场提供更多的延展空间。
 
  通过无人驾驶技术,消费者可以享受更便捷舒适的专车服务;企业也可以实现智能自动调度,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从目前来看,汽车分时租赁市场既是蓝海,亦是深海。在行业火热的表象之下,实现盈利的企业寥寥无几,甚至有个别企业已倒闭。在狂飙突进中,很多创业公司容易迷信风口效应,试图通过烧钱迅速做大市场,但自身并未形成良好的造血机制,缺乏盈利手段,最终导致失血过度,创业失败。对此,易观互联网出行总监张旭表示,现在的分时租赁企业中不少是创业企业,也有传统企业和车企,目前各家都在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扩张战场,能不能维持资金流成为他们能不能走到最后的先决条件。
 

标签:2017年第7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共享单车:千亿市场待挖掘

本类推荐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