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观察 > 专栏

奥运会的生意经

作者:冯晓霞     
内容摘要:  从公益项目到一门生意,再到各国提升经济、展示国家实力的舞台,奥运会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商业逻辑
  让全球人“操碎心”的里约奥运会在经历了步步惊心后成功落幕。奥运前夕,关于抢劫、信用卡被盗等各种负能量的报道使得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超过了赛事本身。
 
  好在,擅长办Party的巴西人没有让全世界失望。里约奥运会虽并不完美,但也算精彩。
 
  首先,东道主巴西在经济疲软、大力消减预算的情况下,开启了“花小钱办大事”的奥运新模式。这让奥运会可以更大胆地走向经济欠发达的新兴国家,改变欧美和东亚几个主要国家轮流坐庄的格局。另外,在本届奥运会上,冠军不再是衡量运动员成功的唯一标准。最典型的是,奥运季军傅园慧的个性表达彻底颠覆了以往“感谢祖国,感谢……”的格式化语言,让“洪荒之力”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词,其带来的商业价值远远超越金牌。
 
  回顾奥运会发展史,从公益项目到一门生意,再到各国提升经济、展示国家实力的舞台,奥运会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商业逻辑。
 
  1896年,法国人顾拜旦创办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最初只是希望通过一个全球型的体育比赛,让大家远离战争,实现世界一家亲。
 
  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第一次出现了商业元素——一块广告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极富商业头脑的美国人创建了奥运史上里程碑式的盈利模式。洛杉矶奥运会首次将赞助商总数限定为30家,且一个行业只选择一家,这种看似苛刻的条件却激发了赞助企业的竞争欲望,大大提高了奥运商业广告权的价值。这届奥运会还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火炬接力跑变成了赚钱项目,在全美地区,只需3000美元就可以获得一公里的圣火接力跑。另外,这届奥运最大的亮点在于,将奥运会独家转播权以3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广播公司。如此丰厚的利润让奥运会成为各国争相申办的盛会。
 
  作为体育届最大的一场盛宴,很多国家将申办奥运作为经济的推手,希望借助奥运会向全球展示国力,提高举办城市的国际知名度。
 
  奥运对于国家改变最大的应该是日本和中国。1964年,日本借助东京奥运会向全球展示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奥运后,日本也重新回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到了1968年,日本的经济总量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进入了长达20年的黄金发展期。
 
  中国申办奥运可以追溯到1991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希望通过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来提振经济,并“让世界了解中国”,然而在1993年投票时,中国以两票之差败给了悉尼。2001年,中国终于成功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2001年至2008年,中国经济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经济总量在2006年超越英国,2007年超越了德国,并在2011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的繁荣,催生了被戏称为“土豪”办奥运的模式,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奢华程度为全球惊叹。不过,随着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这个情况已经逆转,“节俭办奥运”成为趋势,巴西就是范例。
 
 

标签:2016年第9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