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大伟的地推生涯

作者:石海娥     
内容摘要:在如火如荼的地推大战中,有一个群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就是处在地推行业最底层的地推人员,也是地推任务的具体执行者
  在如火如荼的地推大战中,有一个群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群体总体偏年轻化、对网络和智能手机了如指掌,学历不一定很高,但头脑灵活、能言善辩,懂得见风使舵。这个群体活跃在全国各个中大型城市,人流量相对集中的写字楼、商超、居民区、校园及医院等周边都是他们常去的地方,有时候,你甚至会在回家的地铁上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处在地推行业最底层的地推人员,也是地推任务的具体执行者。
 
  逼上梁山
 
  在北京玉泉路某超市门口,记者见到了大伟(化名)。这位刚满23岁的小伙从2015年2月开始从事地推工作,在业内算是经验丰富的“老人”,如今已经靠着自己的“江湖经验”成为玉泉路到永定路一带的“地推霸主”,老练且世故的神情很难让人把眼前的他和实际年龄联系起来。
 
  大伟的专业技能是厨师,通过老乡介绍到北京一家小饭店工作,因为没有经验,只能从后厨杂工做起,炒菜的师傅仗着自己资历老总有意无意地排挤和欺负大伟,一气之下,大伟辞职了。辞职后的近一年时间里,大伟先后做过快递员、手机销售以及房屋中介,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没干下去。又一次被辞退后,心灰意冷的大伟觉得在北京生存太艰难,就想回老家。就在此时,最初给大伟介绍工作的老乡给他推荐了一条生财之道——兼职地推。虽然不太情愿,但无计可施的大伟最终成为了众多地推大军中不起眼的一员。
 
  “老乡把我拉到了几个地推群中,所有人都在里面找活儿、派活儿。”刚进群的时候,性格腼腆的大伟不敢领活儿,好在有个群是他的老乡组建的,分活时总会特意照顾他。
 
  地推人员工作的时间和一般人的工作时间不太一样,往往是人们下班时他们才开始上班,所以午餐时间和晚上六点到十点才是他们的黄金工作时间。“我开始从事地推的时候是冬天,人们不太喜欢出门,为了完成既定任务,经常要在寒风中站到晚上十点半甚至十一点。”因为入行时间短,一些在室内摆摊设点的好活儿是轮不到大伟的。“提成也少,有时一个客户才提一块钱。派活的人提成会高一些,有时他们会分一些提成给和他们关系好的人。”大伟说。
 
  经历多了,大伟也掌握了一些生存之道,比如利用自己的经验判断哪些客户是单纯为了拿礼品,哪些人是目标客户等。“碰到单纯拿礼品的,就直接帮助他完成扫码和注册,有时还在赠送礼品后帮助他卸载App.对于目标客户,我们就会比较详细地介绍产品功能等。”虽然对于前者的做法大伟也心怀内疚,“但行业现状就是如此,我们也没有办法。”
 
  随着接受地推任务次数的增多,大伟逐渐树立起了信心,并尝试在群里分享自己获取的任务信息,居然也成功了几次,久而久之,哪个企业结款快,哪个App新上线,哪个礼品好,哪个安装推广步骤简单,谁给钱多谁给钱少,大伟都能摸个八九不离十,这让他隐约觉得,也许地推真的是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成为“包工头”
 
  犹豫之间,大伟从事地推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月,“真正让我下决心继续干地推的是第五个月的提成,那时正是各个企业做地推最火热的时期。”那个月,大伟的收入加起来居然破万,月底算收入时,大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此前的几份工作都是起早贪黑、按时打卡上下班,最多的时候也就能赚个四五千块钱,扣完保险、个税,到手也就三四千块钱。”相对而言,地推显然是大伟的“黄金职业”。最主要的是,因为工作认真负责、收效良好,大伟逐渐在地推行业有了一定的名气,开始有一些企业主动联系他了。
 
  “地推是个层级分明、地域界限清晰的行业,我们通常将派活儿的人称为包工头,他们和各个企业的推广部或宣传部门联系紧密,企业相关负责人找到他们,他们再把活儿分发给地推人员。”大伟说,经过几层分发后,到具体执行任务的地推人员手里,提成已经很少了,有时企业负责对接地推“包工头”的人员还会拿走一部分费用,碰到这样的情况,地推人员得到的提成就更少了。
 
  最初进入地推行业时,大伟在朝阳区一带活动,等着“包工头”分活儿。后来,一次机缘巧合,一家企业相关负责人把大伟介绍给了位于海淀区的朋友。“是个大单子,需要在玉泉路和永定路一带的所有超市、居民区以及医院、办公楼设点。”这是大伟第一次尝试在群里发布招募信息,不到十分钟就招募了15个地推人员,大伟很兴奋,但他随即被该群的“包工头”责令退群——因为抢了“包工头”的生意,“好在招募的人员都留了联系方式,那次任务完成的还算圆满。”经此一事,大伟索性自己建群当起了玉泉路一带的“包工头”。
 
  大伟当“包工头”和别人不同,每次派活儿,他都会要求地推人员要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要么就要在头一天进行简单的培训。一开始,这种做法不被接受,很多地推人员觉得浪费时间,但随着地推行业竞争加剧,玉泉路一带被淘汰的“包工头”
 
  逐渐增多,找不到“组织”的兼职地推都开始进入大伟的微信群,大伟手里掌握的企业信息和地推人员数量越来越多,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
 
  心中的“坎”
 
  从一开始“逼上梁山”到现在有“江湖地位”,大伟已经把地推行业摸得一清二楚。“说白了,地推行业就是个人脉活,通过你注册的人越多,你的收入就越高。”现在,大伟已经不再自己做地推了,收入都靠“扒皮”,这是每个地推人员都认可的行规,具体每单“扒”多少?大伟笑而不答,“你看我手底下越来越多的兼职人员就知道了,他们其中很多都是因为我的提成高从其他‘包工头’那里转到我这的。”大伟说:“现在地推行业不太景气,一是兼职人员数量增多导致竞争加剧;二是很多企业为了避免刷单刻意抬高注册门槛,比如扫码注册后,还要登记手机号码,在结款时核对,有的还需要看身份和职业,用户需要提供身份证并且绑定银行卡,还要进行视频验证等。流程太繁琐,效率太低,客户不耐烦,也担心个人信息外泄造成损失。”
 
  事实证明了大伟的说法,曾经异常火热的望京SOHO地推大街如今也是一片萧条。“刚进入地推行业时,这地方我来过无数次,那时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地推摊位,所有行业的App几乎都能在这条街上找到,但现在……”大伟没有说下去,但表情略显凝重。
 
  采访结束时,正是大伟和其他几个地推人员当天的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和他聊天的半个多小时里,他的手机响了近10次,大部分是交代新任务,还有3个是他手底下的兼职地推打来要求辞职的,“能理解,毕竟这活儿辛苦、挣得少,也没有前途。”虽然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江湖地位”,但在大伟心里,始终有一道跨不过去的坎——地推终究不是一个被社会认可的正经活儿,没有工作合同、没有保险,也没有固定的公司和团体,那些企业用到你的时候怎么都行,不用你的时候有事也没人护着你,以后还是想找个能给上保险的正式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下去。
 
 

标签:2016年第7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