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制造业:如何实现从“大”到“强”

作者:冯晓霞     
内容摘要:不仅需要去库存、去产能,更重要的是用创新的思维、技术和流程做出顺应时代的产品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九大战略任务、八大保障措施,绝大部分都可以归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围里。离开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谈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制造2025》的联系,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与交通司副司长张泰说道。

  制造业“大”而不“强”

  依靠巨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以及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受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产品问题突出、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行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我国距离制造强国还有差距。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核心技术对外依靠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元器件、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以圆珠笔为例,中国每年圆珠笔的产量为380亿支,占全世界总供应量的80%,但笔尖珠芯近90%来自进口,仅此一项,每年需花费2亿美元。其中,日本人拿走材料钱,瑞士、德国拿走了设备钱,中国企业只赚微薄的苦力钱。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中,没有一家掌握高端笔头和高端墨水制作的核心技术。

  不仅仅是文具业有尴尬的“圆珠笔现象”,在我国的手机制造业、小家电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服装设备制造和服装加工等众多领域,都存在创新能力不强的情况。

  此外,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重的情况。发达国家已经步入制造业与信息技术全面综合集成,以数字化、网络化应用为特点的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和行业仍处于初级或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且不同地区、行业及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高端核心工业软件(设计、管理、控制等)主要依靠进口。

  布局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发展制造业。包括实现数字化研发设计、制造过程数字智能控制、提高产品的质量功能和附加值、制造业服务系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另外,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培育推广新型智能制造模式等都是中国制造发展的方向。智能制造的实现极大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体现了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中国制造2025》要抓住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高档数字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化生产建材,加快可穿戴产品、智能家电、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推进制造过程的智能化。

  以海尔为例,用户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冰箱的颜色、款式、性能、结构等,定制一台自己的冰箱,并可以通过可视化操作,随时查到自己的冰箱生产到了哪一个工序。“为实现大规模定制选配组合,我们将100多米的传统生产线改装成4条18米长的智能化生产线。目前,工厂内一条生产线就可支持500多个型号的柔性大规模定制,从而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选购需求。”

  海尔沈阳冰箱工厂负责人表示,在准确获取用户定制信息后,工厂内工人只需把这些门体随机放进吊笼里,生产线就可根据用户定制信息进行自动检索、自动换模。这种模式不仅推动了生产方式智能化,也使产品本身智能化,更推动产品设计、销售、完善过程的互动,精准对接需求侧。

  创新是发展动力

  创新是引领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

  以手机市场为例,近年来,在中国最流行的手机品牌是苹果和三星。2013年以来,随着小米和华为手机的崛起,这一局面被彻底打破,国有手机市场的占有率急剧上升,小米和华为也成为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制造业带来发展机遇的最佳案例。

  以小米为例, 在创始人雷军看来,做制造业不是做互联网。互联网企业已经习惯将抄袭作为家常便饭,因为这可以节约研发成本、试错成本,而且复制源代码的工作十分简单,同时又没有法律上的明确限制。

  而在制造业,想要做到优质的品质、优美的设计,必须有独创的设计理念和人才、技术积累。

  深知创新重要性的雷军,将小米的核心竞争力确定为技术研发,在手机芯片、制造流程、知识产权、自主操作系统方面不断创新,通过“低价高配”这种最为“粗暴”的竞争方式成为手机市场的一条“鲶鱼”。

  制造业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需要去库存、去产能,更重要的是用创新的思维、技术和流程做出顺应时代的产品,用信息技术加速整个社会的蝶变。

  制造业从“大”到“强”,从追求“量”到“质”的提高,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企业要设定以效益为中心的总体规划。企业要拥有足够高的视野、眼光及对大局的把控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产品规划、技术规划、信息化规划。其中,信息化规划是服务于企业总体发展需求的,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也能兼顾企业当前效益和长远效益,有助于资金投入长期有效。

  其次,企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转型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资源密集型转向资源节约型,从污染排放转向绿色环保,从单纯加工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从一般制造转向“专、精、特”制造。企业升级主要是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一般加工制造,特殊加工制造、材料、装备的附加值依次增加,其中,设计的附加值最高。

  “未来20年,信息技术将更加广泛且深刻地影响全球,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但另一方面,‘热点技术’也是双刃剑,需要通过立法制约,加强科技伦理、道德的教育。”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在谈起中国制造的发展趋势时说道。

 

标签:2016年第5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